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 
     
    首页 >  聚焦 > 为何建筑工人后继无人  > 正文
记者体验建筑工人生活 几十斤重钢筋压得锁骨痛
发布时间: 2013-08-12   来源:匿名网友投稿 
上一页 1 2 下一页  

傍晚6点半下班后,体验者并未离开工地,而是来到工人的宿舍,跟他们一起吃晚饭。一份茄子加米饭,这是体验者的晚餐。晚上7点,就在吃饭的当空,工人老陈又被喊去加班切割晚上用的钢筋了。

爱情

很渴望却没时间谈

体验者在工地的时间里,几乎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的面孔,赵东应该是那里年龄最小的一个。5月 24日,体验者见到他时,他正在楼顶安装水电。来自四川巴中的赵东,今年只有20岁,别看他年龄小,从事建筑行业已经3年了。“我们当地条件不好,自己没读多少书,就来工地上干活了。”

刚刚加入建筑队伍的他,一开始也受到了不少的考验,用他的话说,“那是一种折磨”。“楼板上面都是铁丝、钢筋、铁钉,我穿着布鞋干活,没有少挨钉子扎。”赵东说,有时一天中被钉子扎脚有9次之多,“脚底板那个痛啊,钻人心哪。”虽然干工地很苦很累,但年轻的赵东很顽强,骨子里有种倔劲,他坚持了下来。

体验者问赵东有没有女朋友,他笑着摇了摇头,“哪有时间找啊?”赵东边工作边低声说,“平时白天都在工地干活,累了一天,晚上恨不得倒头就睡,哪有时间去谈对象。”体验者问他想不想有个女朋友,他说想找,但也得靠缘分,“在这里干活的没有合适的,只能再等等了。”

归全榜还留着当初退票的凭证

B 隐忧工人“断层”,30岁以下的很少

今年41岁的朱德华,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普通家庭,上世纪 80年代,朱德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,为了给父母减轻生活的压力,16岁上完初中后,他便辍学加入了建筑队伍。“断层”,这是干了25年建筑的他对当前建筑用工情况的描述。

“就拿我们正在干的这个工地讲,木工、钢筋工、小工 、混凝土工、架子工,所有工种都人手不够,但有什么办法呢?全国各地都是这个样。”朱德华说,现在大家对工程质量很重视,一般来说,开发商都会要求承建单位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,加快工程进度,质量、工期就像两座大山,让工地上的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。

“现在工地上干活的,都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,年龄最大的都58岁了。你到工地上转转,很难看到年轻人的面孔,如今这些干建筑的,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匠人。”朱德华说,他所在的工地有280个人,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到20个,建筑工地出现工人“断层”,这个现象正愈发明显,而且会越来越厉害。

外省劳务输出量下降

建筑工地上看不到年轻人,在朱德华的眼里,这不是年轻人的错,而是时代在发展,人们的观念在转变,年轻人就业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,而且现在的家长,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吃那份苦。

(图片来源:互联网)

朱德华告诉体验者,年轻人不想从事建筑行业,是导致当前用工短缺的一个原因,而就青岛而言,外省劳务输出减少,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。“在我印象里,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河南等省份,都是劳务输出的大省,每年有很多当地劳力来到山东,从事着建筑行业。但随着经济发展,这两年劳务输出的量正在下降,外省工人进不来,本地人干的又少,这就导致了供需不平衡。”

朱德华说,如今的劳务输出大省,自我消化吸收劳力的能力正逐步增强,当地经济的发展,新兴了很多企业、工厂,当然也出现了大量在建的工地,这都是吸纳当地劳动力的窗口,“人家不用走出家门,就能获得一份工作,在薪水差不多的情况下,谁还愿意离家远行呢?”朱德华告诉记者,正在他们工地上干活的 ,有一部分是四川、贵州、安徽来的,但与2009年的数量相比,外省工人起码减少了40%。

工人更愿去国外赚钱

“除了上面的两点原因,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略,那就是现在的工人都想去国外淘金。”朱德华说,国内的一些大型建筑企业,都在积极开拓国外建筑市场,承揽更多的建设项目,这就需要一批劳务工人跟到国外去。“在国外搞建筑,赚钱的确比国内多,据我了解,国外的薪水是国内的3倍多。”由于看中了赚钱多的利好,很多劳务工人都想到国外去,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国内工地的用工短缺。

“其实,工人的这种心态没啥不好,在国外每天也是干那些活,劳动强度与国内没啥差别,出同样的力气,为何放着钱多的活不干呢?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想明白。”

朱德华还告诉体验者,现在干建筑的这些人,其实有很多都梦想着哪天能转行,“我原来带过的工人里,有的攒了几年钱,转行投资做生意了;有些赚钱多的,直接当了老板;能出国干的都出国了。”

人物

他太累了买了车票想回家

归全榜,这个35岁的武汉人,来到工地后的一段时间,在繁重的体力活面前,有点吃不消了。他告诉体验者,在工地干了有一个月后,他有点退缩了,想离开工地。“有天下班后,我自己偷偷去买了回家的火车票,因为这个活,实在是太累了。”

当宿舍的工友们知道他要回武汉,大家都纷纷劝说他留下来。“我的老乡们跟我说 ,当时他们也是一步步熬过来的,干建筑的没有不喊累的,但之所以还坚持干下来,大家无非就是图多挣点钱。”归全榜想想自己家的两个孩子,再想想正在待业的老婆,他咬了咬牙,决定听老乡们的话,继续在这里干下去。

“我仔细想了想,真是不能回去,两个娃娃需要花钱,作为一个男人,我得赚钱养家。”归全榜把火车票退了,但是他没有把退票的凭证扔掉,而是放在自己的钱包里,“我自己吃点苦、受点累,不是为别的,只是为了这个家。退票的凭证之所以留下,是给自己时常提个醒,不要再打退堂鼓 。”

观察

干了一星期棉袄鞋子都磨烂

在钢筋工序上,体验者结识了今年35岁的归全榜,个子不高的他,来自湖北武汉,到工地才3个月的时间。5月24日晚上7点半,记者串门来到他的宿舍,工友们正在一起吃饭。归全榜到楼下的食堂买了一份菜,坐在小板凳上吃了起来。“我以前是在广州打工的 ,在那边干了10多年呢。”操着一口湖北话,归全榜向体验者讲起了他的生活。

“我在工厂里面干,虽然不怎么累,但是挣钱少。家里面有两个娃娃,都是男孩,一个11岁了,上初中,另一个才3岁。两个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,我必须努力赚钱养家。”归全榜说,听老乡讲干建筑赚钱,他便辞掉工作来到了青岛。

归全榜说他刚来青岛的时候是做钢筋工,一天下来身体都是酸痛的,为了减轻身体的痛苦,他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,以为这样可以减轻钢筋对肩膀的压力。让他意想不到的是,扛了大概一个星期,他的厚棉袄的右肩膀上竟然被磨破了,出现了一个大洞。归全榜把T恤领子往下拉了拉,记者看到他的肩膀上已经长了一层茧。

“再看看我的鞋,刚穿了一个星期。”归全榜把鞋底亮了出来,记者看到鞋跟连接处已经磨烂,鞋底都快掉了,“扛着钢筋一天不停地走,鞋子很快就坏掉了,钢筋工几乎都这样。”

5月24日中午下班,工人们陆续回到宿舍,开始准备自己的午饭。记者来到刘广银的宿舍,他说自己光吃了俩馒头,没有吃菜的原因是身体不太舒服,没有上工地,在他看来,如果哪天不挣钱的话,就不该花钱再买菜吃。而跟他同在一屋的钱师傅更为节俭,早上经常吃前一天的剩饭。

手记

真正体会到什么是“血汗钱”

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,用热水泡一泡前一天晚上剩下的米饭、馒头,匆匆吃几口便“开拔”;白天浇筑混凝土,站着连续干6个小时,还要时刻小心混凝土腐蚀自己的皮肤;一件厚厚的旧棉袄,在扛了7天的钢筋后,竟被磨穿了一个洞;一天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晚上不加班,倒头就睡,一觉到天明...这就是建筑工人的生活,一种外人无法体会的艰辛背后,却是他们默默的坚持与承担。

每一个工地,都会有他们的身影,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生活、为了家庭、为了孩子,他们靠自己的双手,靠自己的毅力,在工地上起早贪黑地忙碌着。他们中有人因为一天没有干活,自己“罚”自己中午不能吃菜,只有馒头就咸菜;他们中有的一连工作30个小时,为的就是给自己多积点工分,给自己上初中的孩子攒学费。对于有些人而言,即使“不想干了”的念头再强烈,最后也只好忍住。

体验者在工地上搬过砖、扛过钢筋 ,本以为自己体格不错、劲头十足,一天下来,腰酸背痛,胳膊不敢使劲打弯,手指肿胀得攥不起拳头,两条腿也像灌满了铅。下了班,记者只希望能早点回家,躺在床上睡一大觉,因为只有睡去,才能忘记身体的酸痛。

一天的时间,或许还无法让人完全体会建筑工人的生活,但体验者所看到的每一个镜头,也是从未体会过的艰辛。

看看我们高楼林立的城市,哪一座没有挥洒过工人的汗水。虽然他们工资在涨、日薪上百,但回想起他们那布满灰尘、铁锈、泥点子的衣服,回想起他们那简单的饭菜,体验者才真正感受到,建筑工人挣的确实是份“血汗钱”。

责任编辑: Jing
上一页 1 2 下一页  
评论
昵称: 
RCC关系网

都市实践

CCDI

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

五合国际

筑博设计

九源国际

易兰

维思平
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给我留言 | 在线投稿
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
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 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
E-mail: editor@archcy.com 电话:86 10 56064666 传真:86 10 63107850
畅言网微信